世纪国刚好书共读第十三期:《少有人走的路》——成长与信仰(二)
一书一世界,一世一人生。各位书友晚上好!我是世纪国刚好书共读的主播妍妍老师。今天我们继续共读美国作家斯科特·派克的《少有人走的路》,第三部分《成长与信仰》
以“奇异”形容恩典,就意味着它不符合我们所熟知的规律,无法按照常理来预测。接下来的内容会证明,恩典其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,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。然而,在传统科学和“自然法则”,的概念框架下,这样的现象是无法解释的,只能被归结为奇迹。
我清晰地记得自己9岁那年冬天发生的一次意外。有一天傍晚,我背着书包回家,走在一条满是积雪的街道上。我一不留神滑倒在地,一辆汽车正好迎面驶来。就在即将撞上我脑袋的一刹那,司机紧急刹车,停了下来。我的两条腿紧挨着汽车前轮。我从汽车下面爬出来,居然毫发无损。我惊恐万分,一路狂奔回家。那场意外本身或许没什么大不了的,只能说我极其走运而已。但如果和其他事件一并考虑,也许我们就不会仓促做出结论。比如,我有多少次在走路、骑车或开车时,险些被汽车撞倒?有多少次在夜里开车,险些撞上行人或骑自行车的人?我有多少次紧急刹车,结果只差一点点就会撞上另一辆汽车?我有多少次在滑雪时险些一头撞到树上?有多少次险些从楼上窗户掉下去?还有,我在打高尔夫球时用力挥起的球杆,有多少次刚好掠过眼皮,擦过发梢……我的人生为何如此新鲜、刺激,而且富有戏剧性呢?
有些人把这些偶然事件解释为运气使然,或者是纯粹的意外,或者是“他们的命运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”,仪此而已。他们对这样的解释感到满意,也由此关闭了深入探究的大门。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,以本能来解释这些偶然事件,似乎同样无法令人满意。难道汽车——非生命的事物——拥有一种本能,在其自身发生损毁的时候,能够根据车里人的身体轮廓,采取特殊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生命吗?还是车里的人有一种本能,能够根据汽车损毁时的冲击力,及时采取某种特殊的姿态保护自己呢?这些说法听上去无疑是荒谬的,当我们试图解释这些偶然事件时,关于本能的传统观念显然起不到任何作用。同步性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现象,不过在考虑同步性之前,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潜意识的相关内容。
今晚的晚读就读到这里,欢迎加入世纪国刚好书共读。宠辱不惊,闲看书卷奥秘。去留无意,漫随书卷人生。各位听友我们下期再见。
END